回顾2016,展望2017

回顾2016,展望2017

冷天的周末,窝在租处中。拖延了好几天,开始写这篇年度总结文。作为博客界的老传统,年度总结愈来愈觉得不能放弃之,2015 年的总结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写,总感觉这一年有几段时间因没有明确的目标驱动导致无实质性收获——换而言之浪费了。

一句话形容我的2016 :上半年大学毕业事,下半年工作职场圈。一年下来其实是平静中度过。这里的“平静”倒也包含两个含义,一是生活上从毕业到现在还是保持着大学时候的状态(准确来说是大四),甚至无初入社会的该有的成熟范。二是心态上,也许是没经历过什么坎坷事件带来情感上的冲击,即使是正式开始工作了也是很平稳渡过了这半年。

描述到这里也许让人味如嚼蜡,但俗称收获的东西还是有不少的,倒可陈述一些值得记录的事情奠定下基调继而再细细展开。

毕业半年

2016 年上半年的事情在《碎碎念之说说过去的半年》一文中已多有提及,在这里不愿重复之。现在来看,这段半年的时间其实是浪费了不少——有段时间在家,下午的时候我常常骑着一部山地自行车,以家为起点,然后沿着公路随机寻找路径,一路踩着一路回想2015 年及计划几个月后入职的事情。一个月下来将周边方圆几十公里的地方都踩过了,然每每回到终点(家)依然脑袋留白。那是即将毕业前,我像是将内心对于未来那细腻的不安与焦虑,化在了脚下的一踩一蹬中。

7月毕业几天后就入职现在的公司,这里还有一个插曲是毕业前被告知入职后被调入新部门,以致入职前也多少怕不适应。现在在新部门半年下来也早已混熟,且欣慰的是在新的开发小组能很快成打成一片,也许是大家都是年纪相差不大(最大的也不过入职三四年),也许是自己经历过实习阶段懂得了工作中察言观色及“圆滑”处事。无论什么原因,处事方面带来的压力没那么大了。转到了不同的团队也是好事,至少让自己的思维不那么保守,更能辩证地看待问题。

这是我在职场亲历的第二个大游戏规则:在大公司频繁的变化(无论是组织人事等变动或是或明或暗的斗阵)中,每个人其实都有可能成为身不由己的那一位——也许你会觉得自己是最受伤的那一位,但除了你自己并不会有人care 你的感受。因为你没能力让拥有选择权的人选择或不选择了你,因为你没有主动变化能力去应对变化。永远记得,让自己变得更强才是王道。

新部门,旧项目

入职除去培训等时间,这四五个月的实质工作时间主要负责我厂某产品的前端重构工作,或者说是跟着导师接手前人因项目变动而留下的烂摊子——毫无章法放置的代码,同一个项目中新旧前端工作流交杂的现状,上下游开发合作的种种不明确……纵然感觉是一大坑,可是也得硬着去接手。这几个月除了完成日常的需求,基本上在做这些工作:整理旧的代码文件,重构部分旧代码,统一前端工作流,与上下游开发探讨并施行新的合作模式等等。这段时间维系起来的也许只有作为新人的热情了。当对项目越来越熟悉,当感觉这个烂摊子倒也变得越来越好,当跃跃欲试准备在项目实践新技术,却被告知:该款产品即将被合并。

不得不说,看到自己写的代码,梳理的工作流程,乃至于在这个项目上付出的一切——即将不过一年的寿命,挺伤感的。

这段经历如果说有作为技术履历上的收获,大概也就这两点:

1)重构大型项目的旧代码有一个要点:遵循原旧项目的代码规范。

2)多人的项目适当的code review 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最Top 级别的认知就是:绝对要警惕那些产生负价值的开发者(同事)们。在大型的多人合作项目中,因各种原因,会有一些同事无视代码规范,贪图个人方便而无视集体合作。这类同事一般来说技术水平是胜任工作的,但在工作态度上却因为这种或深或浅的无视,给后面接手的人带来层层麻烦。如果这种同事一直与你协作且已经对你的工作造成了影响,必须通过某种方式让其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妥善的方式进行解决。除了说警惕这些同事,更要警惕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我现在在写一些合作型项目的代码前都要思考:如果我这个需求日后要交给另外的同事做,我如何保证不被这个同事吐槽。对自己的代码负责的态度,也是对协作同事的尊重,更是对自己工作的追求。

效率的追求

这一年如果说有让我内心感到自豪的事情,那就是在提升工作效率上的追求。

除了在工作的业务上采用了前端automatic workflow 方式进行开发效率的提升,也在工作周边领域进行了探索:如针对公司网络开发了一个切换内网三大WiFi 的Alfred workflow,一个自动化办公(工作)/家庭网络环境的切换的小工具(对外可以查看这篇文章这个Repo),还有一个开发网下自动开启访问外网权限的工具。前两个工具在内网知识平台上共享也赢得内部不少工程师的赞扬。

对于“懒惰”,一般两种认识:一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懒;另外一种则是懒得做某些重复性的动作而开发一些工具自动化这些操作的思维。结合在新的团队,我发现一个不易察觉的现象是:在工作中不少流程往往存在可提升运行效率的地方,然有些人“虽然麻烦但用久了也习惯了”的惯性思维往往占据大头而失去去改进的动力。一个团队里面一旦“老人”(与“新人”相对的含义,无贬义)无动力做到更好, 新人初来到也没意识到而逐渐习惯之,其实对于一个团队的成长是有潜在危害的。一个人在效率提升的意识上也许有囿于水平能力(通俗讲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可以Make It Better)的地方,但失去了这种敏锐感才是可怕的。

FB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2016 年度计划之一是造一个自己的AI 管家“Jarvis”,年末的最后几天发表了篇文章说终于造出来了。受到这个启发,我打算在2017 年也以“自动化+效率”为主题做一系列的相关探索——主要以在不同硬件平台(Mac/iOS)上一些可改进的地方,这种探索不仅仅局限于玩转某个效率工具或开发某个工具,而是各种组合形式的探索。虽然我认为我现在这些平台上的还算做得不错,但重在培养自己对于效率的敏锐感及自动化的意识,毫无疑问对于我生活或工作是很有帮助的。除此之外,准备用Slack+Hubot 也做一个自己的“Jarvis”玩玩,不仅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还能提高代码水平,何乐而不为?

技术增长与Github

比较惭愧,2016 年在新技术上的增长较以往少了很多。更多是将以前学的技术多了实际练习的机会。这年前端上的技术增长点集中在Node.js 上,从年初的大学毕业设计到入职后改进内部前端workflow 等等,基本上工作时间内外的编程语言都是JavaScript (Node.js)居多(HTML/CSS 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编程语言哦)。也造了几个轮子,如两个PostCSS 插件(),另外在做一个领导的一个需求的时候也趁机用上了Vue。除此之外,还用python 写了几个小工具提升工作效率。最后就是在入职后跟随新部门的同事带领下入门了AndroidiOS 的开发。

2016年有意识地在Github 上花了不少时间,可以看到我的Github 上的contributions:

Github

以前就发现不少Github 爱好者在工作后Github 主页上的绿点就越来越少甚至为零,等我开始实习后也发现确实是跟写博客那样很难坚持下来。但经过入职半年的尝试感觉还是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平衡点:

1)从工作中出发,写对工作上有帮助的代码。这些代码一可以是造工具的源码,二可以从工作中总结而来的代码如code snippet——除却内部安全因素不能放出的代码,其它都往Github 上托管。

2)参与团队内部开源(如果没有则鼓励开源),直接用Github 进行开源代码的管理。

在Github 上的2016 年,有一个小故事:写了个PostCSS 插件提交给官方,PostCSS 的作者给了个issue, 后来在第三届CSS 大会上借此与他勾搭了下。假使我没有写这么个小插件,在大会的场合也是没有资本前往与之交谈的。这个小小的故事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代码无国界,所以也早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除非Repo 是面向国内受众的,否则一律采用全英文的使用方式(code comments、commit log、README 均用英文)。我希望能扩展视野,不论写的开源项目或大或小,都放眼全世界的开发者。

自己的2017年技术增长计划有如下方面:

1)返璞归真。从W3C 文档层面扫盲,过一遍CSS2.1 文档,JavaScript 则以犀牛书为蓝本进行扫盲。

2)开放与克制。前端开发上保持对新技术的关注,但工作上可暂时保持克制,偶尔也可尝试一两个新的前端技术点。

3)横向扩展。考虑从做一个小而美的APP 开始,真正去学习iOS 开发。虽然入职后就入门了iOS,但囿于组内iOS 的人手足够且自己缺乏一定的动力一直无实质进展。现在内心大体上有了一个idea,努力通过目标驱动在iOS 开发上有所产出。

4)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大胆尝试新技术去做一些Side Projects。希望能做到如自己的Github bio 上写的成为一个Creative Front-End Developer。

这个增长计划看上去挺有难度,且让我一一化大为小,合理分配到接下来的三百多天中。

关于阅读

阅读也是我在2016 年的一个该反省的地方,是的我细想了下除了技术书籍,一本实体书都没有读完。2015年的时候计划是每个月都有读书且写一篇读书笔记在本博客上。虽然后面两个月并没有产出相应的读书笔记,但总体而言当时的计划是卓有成效的。根据这个历史经验,先制定个2017年的小目标并依靠自律实现之:读实体书并计划产出总共6 篇读书笔记(约2个月一篇)到博客上。

读实体书能让我静下来,不同人阅读有不同的追求在驱动,我是希望通过阅读不仅仅是提升人文素养,更是引导自己去思考,而手机上的电子书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工作的关系,身边有不少人在用我所在部门开发的“微信读书”APP,微信读书确实是一个很优秀的产品,但我个人习惯问题不怎么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阅读在2016 年产生了不少变化,微信公众平台依然全盛,一些头条类开始崛起。而国内技术圈子上的内容产出大体上也是如此,一些前端内容平台越来越将内容往公众平台搬(虽然大家都知道公众平台并不适合放含代码的文章),也有越来越多的头条类技术产品(但某些平台真的是质量堪忧)。本人过去也不抗拒般接受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但最近开始思考这类信息是否真正有用处。在获取技术知识上我一贯推崇RSS 的方式,虽然现在越来越少的人写原创博客了,一些新型的站点也是为了流量存留也不开放RSS。但毋庸置疑,优秀的消息源还是有的。如果一个信息足够优秀,那么就算砍去这些渠道甚至是RSS 的渠道我也能获取到;如果我获取不到反而才是没有价值的信息。

想到这里也就释然了,在RSS 型信息集中化的思想下,我最近做了一些改变:

1)将RSS 服务从Newszite 换成了Inoreader。Newszite 过去一年基本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不时来个宕机,亏我还是永久付费用户;而Inoreader 两年没用过才发现居然已经变得那么棒了,桌面端我直接用网页版,而手机上则配合Reeder 完美使用。

2)同时也删除了不少死了的RSS 源调整了下引入了一些经济、法律层面的订阅源。我现在需要去涉猎一些不同领域却与我息息相关的东西。

3)取消关注了不少公众号(特别是那些本身有RSS 源提供的平台的公众号)。我的老板张小龙是开放的互联网下的受益者,然而在其领导下打造出来的微信公众平台却更像是一个局域网下RSS 服务。我虽然对此在商业上的成功很佩服并在某种程度上利益相关,但不妨碍我对此有情怀层面的不认同。

4)卸载了某款技术头条APP,卸载了知乎日报,好奇心日报等优质内容APP,直接采用其RSS 源的方式。之前知乎推送了个类似“你的知乎2016”的页面,我发现在知乎上花了太多时间了,而且不少是浪费在类似“如何评价XXX”或“XXX是什么体验”这类毫无干货的提问上。2017 年我打算逐渐减少在知乎上的时间花费,手机上已经放入了二级文件夹,桌面端也不再收藏夹上展示。

现在我在桌面端跟移动端的阅读主要是Inoreader 为表层载体的RSS 阅读方式。手机上的碎片时间(注意碎片时间与碎片化信息并非同一种“碎片”)阅读还有一个是湾区日报APP。湾区日报虽然也支持RSS,但我更喜欢其内部简化版的内容展示及收藏夹同步(所以也购买了内购)。

2017年,努力做更有效率及收获的阅读。

博客与写作

我的网站(博客)DeveWork 即将进入第四年。还记得是大一军训的时候突发奇想做一个WordPress 相关的网站(此前已经折腾过WordPress 一年多),然后晚上就注册了 devework.com 这个域名。一直到大三都花了不少时间在折腾、翻译、写WordPress 相关的东西。如今一晃快四年,业已不再折腾WordPress 相关,网站也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博客。

之前就有计划将现在这个已经用了四年的WordPress 主题(皮肤)换掉(第一版主题同时也是现在的主题),无论UI 或是代码水平都已经跟不上我现在的审美及能力了,但一直都是半途而废的状态。2017年我希望能写一个新的主题,并将网站配上HTTPS。不过这个计划并非优先级别的,毕竟现在的情况还能接受。

自2015 年开始实习后就很少写文章,2016 年上半年甚至是0 产出。过去一年其实想写的文章有好几篇,但因各种各样原因给耽搁下来了。2017 年我给自己定下了个死目标:12个月12篇文章。对,本文是第一篇。

这个博客我还会一直写下去,有兴趣欢迎订阅。另外过几天会将RSS 全文输出。

个人成长的思考

现在在公司里面的角色定位是UI 开发工程师(以前称重构工程师),通俗而言是偏“前”的前端。我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合格的前端工程师,在工作中也尽力让自己运用更全的前端技术栈使用而非单一的HTML+CSS。事实上根据WakaTime(一款编码时间记录工具)的记录,过去工作半年我花在JavaScript 上的时间不比工作中HTML+CSS 上的时间少多少。我希望在接下来一年的工作中也保持这种“刻意”,不要让工作环境束缚自己。另外在对内团队上或是对外上,我也希望在个人影响力上有所提升,也提醒自己不要靠大公司的光环来对外行事(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资格说这个)。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年轻的时候,除了适当场合嘴上说说,真的不要有对现状感觉很幸运、乃至于感谢某些组织某些人某些事的想法。这类想法有譬如“现在的工作很好,很庆幸当初选择了来这”、“啊某某公司某某部门出了事,还好当初拒了它的offer”——这些都是当前既定事实作出的判断,如果命运的天平转向了另外一边,说不定你过得比现在还好。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评定当初某些选择是好是坏这应该是老了退休之后才去慢慢回忆的东西。

人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然而谁又能确定在可供的选择中哪个是最好的呢?所以我更喜欢王兴的那句话——“既往不咎,纵情向前”,在我看来没有谁比我们年轻人更有底气去说这句话了;与其念念叨叨“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如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认为对的就去大胆尝试。对于界定“认为对”,则是通过他人的经历、自己的独立思考、涉猎知识的广度等信息渠道来判断——所以也回到前面说的要让自己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健康有效。

结语

这篇文章从开始下笔到现在写完已经过了一个月有余,期间值年末也发生了不少或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我尽量让自己在平和的心情时候写这篇文章,既不能太正面回馈也不能有太多负能量。

写这个年度总结也不是为了给谁看,更像是为了将自己想法与计划放在太阳底下,鞭策自己未来的一年能有更多的正能量出现(嗯顺便为2017年的总结积累素材)。我也不惧被人说幼稚,就当是我在这个年龄段的矫情吧。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全文完。

 

附历年年度总结与计划回顾:

2015年:Null;

2014年:《回顾2014,展望2015》

评分:
当前平均分 0.00 (0%) - 0 个投票
7 条 评论
  1. 真正的总结啊~

    7 年前 回复
  2. 新人,关注中

    7 年前 回复
  3. 好久没来突然发现换新版了 :biggrin:

    7 年前 回复
  4. 测试评论呵呵呵 :exclaim: :biggrin:

    7 年前 回复
  5. 厉害,膜拜~

    7 年前 回复
  6. 刚读完 回顾2016,展望2017
    希望你2017越来越好 所有目标都能实现
    既往不咎,纵情向前 更希望新的主题快点上线
    加油

    7 年前 回复
  7. 很久没有来了,过来支持一下!

    7 年前 回复
发表评论